理论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中医学教研室>>理论教学>>正文

《中医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2023-09-15 14:35   审核人:   (点击: )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学

英译名称: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开课院系: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开课教研室:中医学

课程负责人:秦建平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教务处编

二〇二三年七月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医学

课程学时

50

理论学时

50

实验学时

 

授课对象

专业

临床医学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    R专业教育课    专业拓展选修    公共选修课

教材名称

中医学

教材出版信息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书号:978-7-117-26688-8

出版时间: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版  主编:陈金水

考核方式

R考试   £考查   □其他

课程成绩组成

形成性评价(%)

40

终结性评价(%)

60

其它(%)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骨干

姓名

性别

学历

学位

职称

秦建平

本科

学士

教授

李逊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梁煜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钟安朴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杜川林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线上课程资源

1. http://zmc.fanya.chaoxing.com/portal

2. /zyxjys/jysjj.htm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简介            

                         《中医学》 

                                       (供遵义医科大学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学

英译名称:Chinese  Medicine

开课单位:BET体育365投注官网中医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时:50学时

   分:2.8学分

适用专业:BET体育365投注官网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 

本专业的中医学课程主要讲授包括中医学导论(中医学的发展史

及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藏象(概述,脏腑,精、气、血、津液、神);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辨证(八纲辨证及脏腑辨证);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防治原则和治法);中药(中药概述、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方剂(方剂的基础知识和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等。基本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60%)  平时成绩(40%)

   材:《中医学》,陈金水,“十三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8月第9版

主讲教师:

秦建平 教授        李均 教授       李逊 教授     梁煜 教授         周泠 教授      李天禹 教授         陈科 教授    

 钟安朴  副教授      胡勇  副教授      罗绪 副教授     罗晓 讲师     李云云  讲师     陈龙开 讲师    

杜川林 讲师      徐凡 讲师     王怡如  讲师

(二)教学目标

在新时期,中西医并重,优互势补、互学互鉴,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中医发展史学习,了解中医学不断深入认识生命、疾病、健康的过程;(2)知晓中医学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及著作;(3)通过中国古代哲学探究天人之际、宇宙之常的学习,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了解其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义;(4)通过藏象学说的学习,掌握人体脏腑生理的基本理论及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的基础知识;(5)通过中医病因病机学习,理解中医致病因素分类,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6)通过四诊学习,熟悉望、闻、问、切四诊的主要内容及各种病理征象的临床意义;(7)通过中医辨证学习,熟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常见证侯的临床表现;(8)通过中医学防治原则及方法的学习,系统了解预防和治疗原则以及治法;(9)学习中药的基本理论,熟悉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了解中药的概念、毒性、炮制目的、用药禁忌、用量的一般规律、中药的煎服法;了解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10)通过方剂基本理论的学习,熟悉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了解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

2.能力目标:(1)通过中医学的哲学思想学习,初步具备推理归纳事物或现象阴阳五行属性能力,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或解决生产或生活的实际;(2)通过藏象学说的学习,通过中医藏象学说的学习能够从生理特征或病理表现可以初步推断内脏组织器官或物质的状态(生理或病理);3)通过中医病因病机学习,具备大体类判定各种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特别是区别疫疠与一般的外感疾病的能力;(4)通过四诊学习,初步学会望神技巧,具备判断五种病色、常见病理舌象的能力,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5)通过中医辨证学习,初步学会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知识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辨证分析;(6)通过中医学防治原则的学习,初步养成治未病的人文素养,知行合一的健康行为;(7)学习中药的基本理论,具备初步选择应用中成药的能力,熟悉中药的煎煮法;(8)通过方剂基本理论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的能力。

3.素质目标:(1)通过中医发展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著作、文献、人物的介绍,培养中医自信,勇于攀登医学科学高峰的精神及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理解中华民族凭借广阔博大的视野、富于哲理的辨证、乐于关怀的品德、勤于践行的务实、勇于创新的锐志,以道御术、术以载道,逐步构建了中医学恢宏的体系;(2)通过阴阳五行的学习,知晓人与自然同构同公同理的天人合一生命哲学观、整体观、恒动观;(3)通过藏象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的学习,领悟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意识,讲解中医西医学的沿革和区别,理解中西医医学同源异流,同向同行,包容发展;(4)通过病因病机的学习,明白人与自然共存共赢整体观,人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观;培养大疫之至,医者逆行的使命担当;(5)通过四诊的学习,明白望闻问切简、便、廉、验特点是原创科技资源之一,是科学诊断技术创新;(6)通过中医辨证学习,体会张仲景临床执简驭繁辨证论治的科学创新思维,是中医诊疗行标,沿用数千年,启迪学生个性化、精准化的辩证医学思维;7)通过学习防治原则的相关知识,融入治未病的思想,推送“治未病工程及2030年健康中国的规划”,领会从以人的病为中心转向以病的人为中心,从治病转向重视健康的大健康观念;(8)学习中药的基本理论,融入在探究中药的性能功效过程中的追求真理、攀登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医者仁心、药者匠心精神;敬佑生命的动物药医学伦理保护的责任感;同时了解事物的两面性,具备到用药底线思维;9)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引用徐大春《用药如用兵论》,引导学生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主从有序,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三)前修知识/课程

学习本门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古文的基础知识,古代哲学基础。

)学时安排(见表1

1  教学时数分配表

上篇/章

授课内容

理论学时

第一章

导论

2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4

第三章

藏象学说

12

第四章

病因病机

4

第五章

四诊

8

第六章

辨证

12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

2

下篇/章

 

 

第一章

中药

2

第二章

方剂

2

 

串讲、答疑、课堂练习

2

 

合计

50

二、课程设计

本课程重点突出讲授中医基础理论,掌握内容以讲授为主,熟悉内容以介绍为主,了解内容以自学为主。教学形式:线下线上教学和播放视频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多媒体组合(采用ppt讲授为主,结合启发式、讨论式、实物展示、网络视频或微课视频),雨课堂,互动式,随堂练习,CBL,翻转课堂,情景教学法等课堂教学方法,部分课外拓展实践教学。

三、课程思政教学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中医学教研室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中医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显性教育和人文素养的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

中医学50学时,涉及历史沿革,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藏象学、病因病机学、诊断学、防治原则及治法、中药学、方剂学。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课程思政内容为主线,共44处。选取划时代的中医文献或书籍、卓越中医医家故事、各时代中医理论创新及科技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为供给,挖掘思政元素44个,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中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特别注重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大医精诚”传承,提升应对大疫之至,医者逆行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使命担当。 

  

 

四、理论教学内容纲要

上篇

第一章  导论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1.1 知识目标:(1)体会中医学不断深入认识生命、疾病、健康的过程;(2)知晓中医学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及著作。   

1.2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中医思维(整体观、辨证观、恒动观)。

1.3 素质目标:培养中医自信,勇于攀登医学科学高峰的精神及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理解中华民族凭借广阔博大的视野、富于哲理的辨证、乐于关怀的品德、勤于践行的务实、勇于创新的锐志,以道御术、术以载道,逐步构建了中医学恢宏的体系。

2.教学要求

2.1 熟悉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四大经典著作的成就。

2.2 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大体过程。

)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2.重点难点内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3.自学内容:(1)中医学认知与思维方法;(2)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与结合。

(三)课程思政元素(见表2)

                                                                   表2  导论课程思政元素

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 

相关专业知识或教学案例

所属思政价值取向

《黄帝内经》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版2012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黄帝内经》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科学精神;文化自信

张仲景与《伤寒论.序》;孙思邈与《大医习业》、《大医精诚》的故事

《伤寒杂病论》

《千金方》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医学精神

医之门派始于金元,立新学、创新论、定新法、出新书

金元四大家、王清任、吴又可

求真务实、尊古而不泥于古,勇于创新

免疫学的起源(创新故事)

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

明朝发明种痘、痘衣

科学发现,转化医学服务临床,为世界贡献

《本草纲目》被译为十多个国家文字出版发行;1593年金陵版2012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本草纲目》

文化自信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的发展

国家战略,全球视野,体现中医学的五大资源

屠呦呦与青蒿素

诺贝尔奖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责任感

张伯礼与江夏放舱医院

人民英雄

大疫之至,医者逆行,使命担当。

世界环境日“6月5日”

2021年中国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0年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2003年SARS,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暴发是大自然向我们敲响的警钟

人与自然为体整体的天人合一观

中医学的哲学思维

(四)授课学时

2学时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1.1 知识目标:通过中国古代哲学探究天人之际、宇宙之常的学习,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了解其在中医学中的指导意义。

1.2 能力目标:通过中医学哲学思想的学习,具备初步判识阴阳五行的能力,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或解决生产或生活的实际问题。

1.3素质目标:培养取类比象与归纳、推理演绎的传统思维方式。理解人与自然同构同公同理,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观、整体观、恒动观。

2.教学要求

2.1 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2 熟悉阴阳五行的概念。

2.3 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重点内容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特性。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难点内容:五行的特性及其归类;五行学说的相乘、相侮。

4.自学内容:元气论。

  (三)课程思政元素(见表3)

3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课程思政元素

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

相关专业知识或教学案例

所属思政价值取向

生命科学的哲学观(多学科交叉融合)、整体观、恒动观

阴阳学说(阴阳的特点)

取类比象与发散思维、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而不同的辩证思维;天人合一的生命观,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大生态理念

天人同构同公同理归纳、推理演绎的传统思维方式。

五行学说(事物的五行归类)

治未病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

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

健康标准之一—心理平衡

 

五行学说(用于情志病的防治)

防病治病充满社会学

 

(四)授课学时

4学时

第三章 藏象学说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1.1 知识目标: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人体脏腑生理的基本理论及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的基础知识;了解脏腑病理变化及物质不足的表现。

1.2 能力目标:通过中医藏象学说的学习,能够从生理特征或病理表现可以初步推断内脏组织器官或物质的状态(生理或病理)。

1.3 素质目标:通过藏象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的学习,领悟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意识;讲解中医西医学的沿革和区别,理解中西医医学同源异流,同向同行,包容发展。

2.教学要求

2.1 概述

熟悉藏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脏、腑、奇恒之腑的含义及其区别)

2.2 脏腑

2.2.1 掌握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系统连属。

2.2.2 了解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

2.2.3 了解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和脏腑之间的关系。

2.3 精气血津液

2.3.1 掌握(精)气血津液功能。

2.3.2 熟悉气血津液的概念、气的分类、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2.3.3 了解气血津液生成及运行。

(二) 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藏象的基本概念及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及生成,气血津液之间关系。

2.重点内容:脏腑的生理功能及五脏系统连属;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

3.难点内容:五脏的生理功能、气的生理功能。

4.自学内容: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神、体质。

(三)课程思政元素(见表4)

4  藏象课程思政元素

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

相关专业知识或教学案例

所属思政价值取向

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

藏象学说特点

集体观、大局观

新中国70年的卫生工作方针“1950年:团结中西医;1979年:坚持中医、西医、中医西结合;1982年:加强中西医结合;1991年:中医西医并重;2016年:强调中西医并重

中西医的区别

医学同源异流,同向同行,包容发展

费孝通老先生于1990年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和谐观点

崇尚人伦

心为君主之官

肺为相傅之官

脾为仓廪之官

肝为将军之官

肾为作强之官

融入社会学

和谐、团结、协作

六腑的生理功能

团队协作精神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精气血津液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四)授课学时

12学时

第四章 病因病机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1.1 知识目标:通过病因病机两方面的学习,理解中医致病因素及病因分类,六淫致病的性质和特点,七情内伤的病理表现,以及痰饮、瘀血的概念和致病特点;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

   1.2 能力目标:通过病因学习,使学生大体可将各种致病因素进行分类判定。特别是疫疠与一般的外感疾病的区别。

   1.3 素质目标:通过病因学习,理解人与自然共存共赢整体观,人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观;培养大疫之至,医者逆行,医务人员的使命担当。

2.教学要求

2.1 熟悉病因的概念、分类。

2.2 熟悉六淫的概念,掌握六淫各病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2.3 了解七情内伤的概念,熟悉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2.4 了解饮食失宜及劳逸失度的病理表现。

2.5 熟悉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及症状特征;了解形成的原因。

2.6 了解其他致病因素。

2.7 熟悉正邪概念;了解邪正相争病机规律(自学)。

2.8 了解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病机规律(自学)。

(二)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病因、六淫、七情、痰饮、瘀血的概念;饮食失宜及劳逸失度的致病特点。

2.重点内容:六淫各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

3.难点内容:六淫各邪致病特点;痰饮致病特点。

4.自学内容:其他致病因素;病机。

(三)课程思政元素(见表5)

5  病因病机课程思政元素

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

相关专业知识或教学案例

所属思政价值取向

人与自然不和谐则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2020年正式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2021年 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中均提起要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六淫

 

学法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人与社会不适应则病,

健康基石——心理平衡

七情

 

推送健康“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健康基石——合理膳食、戒烟限酒

饮食

膳食宝塔,膳食指南,《内经》膳食指南——合理膳食行动

健康基石——适量运动

劳逸

推送健康“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全民健身行动

中国传统抗疫方法

“523计划”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2021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无“疟疾”认证

疠气

大疫之至,医者逆行,使命担当。

中国巨大成就,科学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人类命运共同体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推送《传染病法》

(四)授课学时

4学时

  

第五章  

(一)  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1.1 知识目标:通过四诊学习,熟悉望、闻、问、切四诊的内容及各种病理特征,了解中医诊法的基本原理、诊法运用原则等内容。

1.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望神的方法,具备判断五种病色的特征和主病,常见舌象变化的基本能力,掌握寸口诊脉的方法。

1.3 素质目标:融入《难经》及扁鹊的故事,明白望闻问切简、便、廉、验特点是原创科技资源之一,是科学诊断技术创新

2.教学要求

2.1 掌握中医诊法概念、望神技巧、常色和五种病色主病证;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

2.2 熟悉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病舌的特征及主病;熟悉问诊的基本内容;熟悉正常脉象的特征及常见病脉(浮、沉、迟、数、细、弦、滑、涩)的特征与主病。

2.3 了解得神、失神、少神和假神的鉴别要点;了解舌诊原理;了解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了解脉的形成的原理及脉诊临床意义、脉象的生理变异。

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病舌的特征及主病;问诊的基本内容;正常脉象的特征及常见病脉(浮、沉、迟、数、细、弦、滑、涩)的特征与主病。

2.重点内容:望神技巧;常色和五种病色主病;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

3.难点内容:神的分类、五色主病、常见病理脉象特征及主病。

4.自学内容:望分排出物;闻诊、按诊。

课程思政元素(见表6)

6  四诊课程思政元素

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

相关专业知识或教学案例

所属思政价值取向

扁鹊望诊蔡桓公故事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归纳总结提炼是医学诊断技术创新,具备简、便、廉、验的特点,体现科技原创性

小儿计划免疫清单

十问歌

计划免疫才能使宝宝获得和维持高度免疫水平,逐渐建立完善的免疫屏障最有效、最廉价的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

扁鹊为赵简子诊脉及脉诊的简史

脉诊

寸口诊脉是最具原创的科技资源;体现专业自信

 

(四)授课时数

6学时 

 第六章  

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1.1知识目标:通过对中医辨证体系的学习,熟悉八纲证侯、脏腑常见证侯的临床表现,了解治法及代表方剂。

1.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知识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辨证分析。

1.3素质目标:张仲景临床执简驭繁辨证论治的科学创新思维,是中医诊疗行标,沿用数千年,启迪学生个性化、精准化的辩证医学思维。中医“辨证+辨病”完备的诊疗思路,体现中医道路自信。

2.教学要求

2.1 掌握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的概念与证候表现。

2.2 熟悉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熟悉各脏腑常见证的临床表现。

2.3 了解里证、实证各自包括的内容;了解其余各脏腑证型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各脏腑常见证的临床表现(心:心气虚证、心血虚证;肺:肺卫不固、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大肠津亏证;脾:脾气虚证、脾阳不足、湿困脾胃证;肝:肝郁气滞证、肝阳上亢证、肝胆湿热证(黄疸)、肝血虚证;肾: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

2.重点内容: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的概念与证候表现。

3.难点内容:里证、实证的辨证;脏腑辨证。

4.自学内容:其余各脏腑证型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

(三)课程思政元素(见表7)

7  辨证课程思政元素

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

相关专业知识或教学案例

所属思政价值取向

辨证论治的发展简史,

《伤寒杂病论》创立辨证论治的理论

辨证

中医发展道路自信

文化自信

辨病的故事

《外台秘要.卷十六》肺痨热,损肺生虫,生肺虫在肺为病

 

中医“辨证+辨病”完备的诊疗思路,体现

中医道路自

(四)授课时数

12学时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

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1.1 知识目标:通过中医学防治原则及治疗方法的学习,对预防和治疗原则和治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1.2 能力目标:通过中医学防治原则的学习,初步形成治未病的思维,养成治未病的科学素养,知行合一的健康行为。

1.3 素质目标:通过中医学防治原则及方法的学习,从治未病的思想,领会从以人的病为中心转向以病的人为中心,从治病转向重视健康的大健康观念。推荐了解治未病工程及2030年健康中国的规划。

2.教学要求

1.1 熟悉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含义及内容。

1.2 了解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了解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三因制宜的概念和内容,了解八法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三因制宜概念及内容。

2.重点内容:治未病的概念及内容。

3.难点内容:治病求本。

4.自学内容:治法(八法)。

(三)课程思政元素(见表8)

8  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课程思政元素

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

相关专业知识或教学案例

所属思政价值取向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治未病

从重视临床转向重视健康的大健康观念

推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2016-2030)”;“健康中国行(2019-2030)”

弘扬正能量,摒弃负能量,引导学生处理问题坚持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扶正祛邪

立德树人

儒家“和”的处世原则

调和阴阳

对立统一的哲学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调节观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唯物辨证的哲学观

 

(四)授课时数

2学时

  

  

下篇

第一章  

)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1.1 知识目标:学习中药的基本理论,熟悉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中药的煎服法等内容;了解中药的含义、毒性、炮制目的、用药禁忌、用量的一般规律;了解中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

1.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中药的基本理论,具备初步选择应用中成药的能力,熟悉中药的煎煮法。

1.3 素质目标:融入在探究中药的性能功效过程中的追求真理、攀登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医者仁心、药者匠心精神;敬佑生命的动物药医学伦理保护的责任感;同时了解药物的两面性(张亭栋研究砒霜的故事),具备用药底线思维(如淳于衍故事、麻黄提炼冰毒)。

2.教学要求

2.1 熟悉中药性能。

2.2 了解中药的概念、毒性、炮制目的、用药禁忌、用量的一般规律、中药的煎服法。

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中药的概念、毒性、炮制目的、用药禁忌、用量的一般规律、中药的煎服法。

2.重点内容: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

3.难点内容:中药的性味功效。

4.自学内容:中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

(三)课程思政元素(见表9)

9  中药课程思政元素

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

相关专业知识或教学案例

所属思政价值取向

《本草纲目》历经27年,走遍13个省,3次易稿;

炮制虽烦必不敢减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药力

中药学的概论

 

 

 

追求真理,攀登科学高峰的责任感

医者仁心,药者匠心的精神。

三氧化二砷(砒霜)在白血病的临床治疗当中已经普遍运用,尤其是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白血病)(张亭栋研究砒霜的故事)

药物毒性

 

药物的两面性

动物医学伦理保护的责任感(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大医精诚——杀生救生,去生更远.

动物药

《野生动物保护法》

树立责任心和仁爱之心,资源保护—敬畏生命

王懿荣,中药“龙骨”发现甲骨文的故事

矿物药(龙骨)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

中药传说故事讲述

中药(黄芪)

培育医者仁心

药物滥用事件(冰毒提炼、淳于衍的故事)

麻黄、宫斗三宝

不良事件的底线思维

(四)授课时数

2学时

第二章  

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

1.1 知识目标:通过方剂学的学习,熟悉方剂与治法的关系,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主治功能的影响。

1.2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的能力,知晓处方与方剂的区别。

1.3 素质目标:导入徐大春《用药如用兵论》,引导学生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主从有序,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要求

2.1 熟悉方剂与治法,组方原则及变化。

2.2 了解方剂的剂型,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

教学内容

1.一般内容:方剂的剂型,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

2.重点内容:治法与方剂;方剂的组成原则及组成变化。

3.难点内容:治法与方剂。

课程思政元素(见表10)

10  方剂课程思政元素

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

相关专业知识或教学案例

所属思政价值取向

徐大春《用药如用兵论》

 

组方原则(君臣佐使)

 

引导学生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主从有序,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传说故事讲述

三子养亲汤

弘扬孝道

临床案例—肾下垂诊疗经历

补中益气汤

成长感悟

(四)授课时数

2学时

 

五、课程考核方式(见表11

11  课程考核方式

项目

考核内容

 

权重%

形成性评价

课前:线上

线上预习、学习

20

 

课中:线上/线下

考勤(雨课堂扫码)

10

 

 

团队:课堂活动(2次)

 

 

 

团队:CBL自主授课(1次)

 

 

课后:巩固提升

课后作业(5次)

10

 

 

个人实践/课外拓展作业(1次)

 

 

 

问卷调查(2次)

 

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

闭卷考试

60

 

注:终结性评价(60%)+形成性评价(40%)

关闭窗口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大连路201号 网站:www.dingfu68.com  邮编:563003
 ©2024 版权所有: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 正版平台|安全有保障   ICP备案号: 黔ICP备06003261号-2

Baidu
sogou